阅读文献三技巧
阅读文献是科研的基本功。完成了资料搜集工作,我们手头可能掌握了数百篇文献,一字一句地读完这么多的文献不但不可能,也没有必要。我们建议应该根据文献的贡献大小,采用不同的方法来阅读。
1.读摘要和结论。很多经验研究文献有较大的重复性,量表、研究方法都没有改进或改进较少,写作的主要目的是测试不同情境下的理论适用性,有时结论大同小异。对于这类学术价值不大的文献,读摘要和结论即可。
2.读摘要、引言、发现和结论。大部分文献在方法、模型构建或者样本选择方面会有一些独到之处。对于这些文献,应该认真阅读介绍文章主要贡献的摘要、引言、发现和结论四个部分。在阅读过程中,要重点思考文章的创新之处与我们自己的综述对象之间的关系。
3.通读全文。上述两种方法主要用来阅读次要文献。对于我们在前面提及的代表性文献,就应该认真阅读全文,包括引言、方法、数据、发现、结论各个部分。这类文献通常是经典文献,有时字字珠玑,需要认真体会、揣摩作者的观点及其提出的过程。这样的文献读几个小时甚至几天都是应该的。在以后阅读次要文献时,还应该不时与代表性文献进行对照。
打个比方可以说明上述两类文献的关系。代表性或重要文献展示相关研究领域大致的发展方向和脉络,是人体的骨骼;而次要文献则是对重要文献提出的问题进行更多视角、更多方向、更多层次的挖掘和补充,它们是人体的血肉。可以说,在代表性文献的基础上,那些不那么经典、重要的文献能帮助我们把综述类文章写得更加全面、充实。因此,我们不应低估次要文献的综述价值。
无论采用哪种阅读方法,在阅读文献时应该做好读书笔记,把篇名、作者、出处、发表时间、页码等信息记录下来(建议在这一阶段就开始使用Endnote等文献管理软件,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)。笔记应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:一是对文章观点、方法等方面的总结,二是自己的感受和思考。读完足够多的文献,在对笔记进行分类、汇总、分析、删减和组合以后就可以得到文献综述的基本素材,并且能够列出相应的参考文献。不做笔记,就不可能高效率地写好文献综述类文章,而且还会平添成文后整理参考文献的烦恼,对此不可小视。根据我们的经验,写一篇一万字的文献综述,应该做二三万字的笔记。
阅读文献是科研的基本功。读文献对科研的重要性就好比是练武术必须站马步,只有基本功扎实了,才能具备从事科研的基本素质,才能懂得科学研究的门道。当然,读文献不能盲目崇拜文献,这正是要在阅读文献,思考文献并结合自己的研究经验,自然能明白的道理,也是读文献的不同层次问题,这不需多言。